武王伐纣,到底是替天行道,还是蓄谋已久的夺权?

迅捷通 2022年04月17日 要债案例 259 5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据史料记载,商纣王后期,昏庸无道,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除了耗费巨资征调大量民力建鹿台,造酒池肉林,致使国库空虚,另外又听不进贤臣的劝谏,因此日渐失去人心。这时候,周武王在西边联合许多的小国,对商朝发起了进攻。在行进到牧野这个地方,距离商都朝歌仅有70里的时候,武王主持举行了誓师大会,厉数商纣王的诸多罪行,鼓动大家与纣王决一死战。直到这时,纣王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危险境地,不得不停止了享乐,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但是此时,朝中贤臣早已被杀或跑光,军队也有部份反叛,有的不在都城一时难以调回,所以纣王只好将一些奴隶或是罪犯临时组织起来以对抗武王。由于纣王平时的残暴成性,所以这些奴隶、罪犯对纣王早是恨之入骨,因此部队一开到牧野,便纷纷倒戈,转头杀向纣王。结果,纣王于牧野大败,连忙逃回朝歌。武王乘胜追击,兵临朝歌城下。纣王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放火自焚。最后,武王攻下朝歌。这就是中国远古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到底是替天行道,还是蓄谋已久的夺权?

那么,正如题主所问,武王伐纣,到底是替天行道,还是蓄谋已久的夺权?纣王真的像传说的那样昏庸无道、残暴成性吗?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是明代许仲琳(有争议)创作的一个怪诞神话小说,即是以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正邪之间的斗法,各路神妖混战,同时把纣王描绘成一个人人痛恨的残暴君王,他好酒喜淫乐、宠妲己、奢靡腐落、残暴不仁,结果在牧野之战中,将士临阵倒戈,被武王打得大败,最后一把火将自己烧死于鹿台。

武王伐纣,到底是替天行道,还是蓄谋已久的夺权?

当然这是小说,大部份内容与历史应该是不符。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纣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纣资辨捿疾,闻见甚敏,臂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挋谏,言足以饰非,矝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已之下……”由此可见,武王还真是个不错的人,能文能武,才思敏捷,不像个笨蛋呀!

另有史料记载,纣王不是一个只知吃喝玩乐的无能之辈,在他统治其间,东征西讨,使商的疆域扩张的同时还保障了地方的安定,而且在交通方面也有所作为,使中原的先进文化及生产技术得以传播到东南一带,让当地逐渐获得发展。

孔子的弟子子贡也曾对商纣王是否是一个残暴无道的君王提出过质疑。他认为,这应该是被人强加于头上的罪行,是有意丑化载赃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后面各朝代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政敌别有用心的宣传,实际上奢侈荒淫、镇压反叛、剪除异己等等,这都是帝王特有的共性,非纣王独有,把纣王描绘得如此荒淫无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显然有夸张过度。另外,把罪恶的根源扯到女人(妲己)的身上,道理也显得太过牵强。在古代,女人实际上是没有地位的,再说妲己不过是被打败的部落的女儿,能左右得了帝王吗?显然不可能。

武王伐纣,到底是替天行道,还是蓄谋已久的夺权?

那么,武王伐纣,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出于什么原因呢?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王企图以武力来威胁而聚敛各诸侯、方国的财货,于是引起诸侯、方国的反叛。当时东夷本来与商族有族源关系,因不满商纣的压榨而叛商,于是商纣王便派国中主要兵力去征讨东夷,结果被周武王乘机而灭商。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庇、少师疆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偏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武王伐纣,到底是替天行道,还是蓄谋已久的夺权?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  小何
     2022-08-31 06:44:49  回复该评论
  • 是15626517368这个电话吗,一直在通话中,我发短信了,看到请回复。

发表评论:

推荐标签

17365873601 扫描微信 272628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