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酝酿变局 热评2001年十大事件(转载)

迅捷通 2022年05月02日 要债案例 262 2

  1中国入世

    中国入世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成为新世纪第一年世界与中国双向利好的一大标志

    尽管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冲击都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忧虑,但是似乎没有人认为不加入会比加入更正确。

    当然,各种关于加入世贸组织的猜想都已经成为过去。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申请,15年来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中国人改革开放20余年始终作出“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姿态,最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拥抱。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位成员。

    中国入世,被称作是树起“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的丰碑性事件。全中国都展开了一场分析与预测入世后种种变化的大讨论,中国人惊悟自己的“上下求索”有了新的行为标准参照系:中国人将要以一种开放至全球全人类的视野去俯视自己以及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在中国临近入世时,这种意识从最初少数的精英层向普罗大众扩展、渗透。

    在中国主动置身于全球这一大参照系统之中的同时,也勇敢地将自己放置于一个受国际社会监督的位置。这样,从今往后,中国人将按WTO的规则去立法、去行政、去思考问题;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将与世界先进文明的智慧结晶相融合,碰撞出更璀璨的火光。也因为这样,中国各行各业压力陡增。

    在全球经济加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作出如此选择,也成为今年不大景气的全球经济一大亮点。世界银行提供的最新数据称,未来5到10年内中国由于入世这一因素,每年将创造GDP增长两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勒也认为:“中国加入世贸是一个历史性事件,这一事件再度肯定了中国致力于市场导向的改革计划,将会创造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中国入世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成为新世纪第一年世界与中国双向利好的一大标志。世界与中国都在磨合中找到了各自利益的平衡点。(郭逸晴)

    2中日贸易战

    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国与其他贸易国已完全建立起一种无法割断的联系。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解读中日贸易战更积极的意义是理解并掌握参与世界经济角逐的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今年4月23日,也就是在中国为加入WTO作冲刺的时候,中日两国爆发贸易大战。挑起“战火”的日本称因为中国的农产品充斥日本市场,极大影响了日本农民的生计,宣布对中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实施为期200天的紧急进口限制。遭受进口限制的中国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4月27日,日本木筷商要求限制中国产品;5月8日,日本考虑紧急限制中国鳗鱼进口;5月17日,日本厂商要求紧急限制从中国进口自行车;5月24日,日本要限制领带和袜子进口;6月7日暂停从中国进口鸡、鸭肉。

    6月18日,中国打响反击战,决定对日本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及空气调节器3种进口商品加征100%的特别关税。数月来两国官员就贸易摩擦多次坐在一起协商,直至12月21日,双方终于就农产品贸易争端问题达成一致。

    这场贸易战让正在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看清了一点:谁都懂贸易战无赢家的道理,日本也懂,但道理有时还是会在各种各样现实利益面前低头,贸易战只不过是各种现实利益博弈后的一种选择和一种形式表现。

    在日本,这一事件被广泛解读为心理危机的体现。日本著名的庆应大学教授小岛朋之说:“其实日本政府和老百姓都知道,对中国的农产品限制进口并不是办法。日本现在对中国的感觉,就像上世纪7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感觉一样。当时日本向美国出口了大量质好价低的商品,现在日本也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同样的威胁。当时美国通过开发独特的高科技和服务而取得优势,我认为日本也应该走同样的路。”

    而在中国,这一事件更多地被视作是加入WTO的一场练兵。中国政府以自己对WTO规则的理解处理这场贸易争端并下定决心,如果两国自己协商无效,就交由WTO仲裁。从此前官员及专家公开发表的言论可以感觉到,中国打赢这场官司的信心是很足的,WTO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汉林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中说:“我们注意到从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到现在世贸组织已经受理的200多个案子有一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到目前为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没有任何一个世贸组织成员不遵守不执行,无论他是发达国家成员,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员。”

    无论如何,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国与其他贸易国已完全建立起一种无法割断的联系。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解读中日贸易战更积极的意义是理解并掌握参与世界经济角逐的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牌。只要符合游戏规则,就会有国际社会给咱撑腰。(郭逸晴)

    3电信分拆

    分拆电信只是国家打破垄断的第一步,还有更大的动作在后头?又或许,今日的分,是为明日的合作准备?对此,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要设一个国内最动荡企业排行榜,中国电信肯定是榜上有名。这几年,中国电信可真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先是邮电分营,再是移动通信业务的剥离,本想今年可以无风无浪地过去了,孰料在最后一个月里,又迎来了一个更大的变局:南北分拆。

    事实上,中国电信要分拆早在5月初就有传闻。当时,不少人对此还是一笑置之。可没过多久,在《人民日报》的某个版面上,却突然出现了关于中国电信分拆的讨论专栏。这时人们才意识到,电信分拆,绝非空穴来风。

    10月16日,《中国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消息,称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方案已经敲定。此稿当日很快被国内各大新闻网站转载,可几个小时之后,又几乎同时被撤了下来。分拆一事陡增迷雾。可迷雾很快就散去了。随着电信业重组的正式文件下达到各省级电信公司,有关分拆的细节一个月后就陆续见诸于报端。

    12月11日,在中国正式加入WTO的当天,国内电信业重组方案终告大白于天下:中国电信原有资源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方10省市的电信公司归属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属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北方部分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

    12月19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由此,国内电信业的竞争形势,就从原来的“七雄争霸”,演变为“5+1”的格局。

    对不少人来说,国家分拆中国电信,为他们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中国电信的垄断终于被打破了。国家选择在中国正式入世的当天公布电信业的重组方案,其用意也似乎要告诉人们:分拆中国电信就是要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使中国的电信公司更好地应对入世后的挑战。

    诚然,国内电信业过去由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格局应该被打破。然而,垄断局面的形成是否仅是中国电信一家公司的错?如果是,那中国电信确实该拆,一拆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可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涉及到许多诸如体制等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绝非由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对一家国有主导电信运营商横切一刀,就可迎刃而解。此次分拆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原因恐怕也正在于此。

    或许,分拆电信只是国家打破垄断的第一步,还有更大的动作在后头?又或许,今日的分,是为明日的合作准备?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不管分也好,合也好,对于中国的电信业,我们希望看到有这么一天:管理者做管理者应做的事,经营者做经营者应做的事。我们相信,这一天的到来,正是电信业垄断真正被打破之时!(刘健东)

    4股市大论战

    吴敬琏强调要有一个规范的、健康的、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证券市场,这是基于对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诉求

    今年1月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向中国证券市场抛出了几大观点:中国股市是个大赌场,全民炒股是非正常现象,中国股市的市盈率过高等等。吴敬琏因“中国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的说法,遭到许多媒体的“围追堵截”。有人指责他的“言论”有操纵股市之嫌,是最近股市下跌的直接“导火索”;有人指责他“情绪化”、“偏激”、“不专业”、“不是股民,没资格谈股市”。在媒体对吴敬琏的观点口诛笔伐之际,一场来自部分股民的“倒吴运动”也正在兴起。一直为中小股民利益代言的吴敬琏竟成了一些股民眼里大盘下跌的始作俑者。

    2月,国内经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5位经济学家共聚一处,针对处于舆论焦点的中国股市发表自己的看法。这5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与吴敬琏关于中国股市的三大论点明显相左。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界高层人士参与进来,这场关于中国股市大论战的论战规格和激烈程度也不断升级。

    这场关于中国股市的大论战实际上是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中国股市的投机成分是否过大、投资动机是否纯正?“全民炒股”是否正常?中国股市中股票的市盈率是否太高,是否存在着太多的股市泡沫?这些问题都关系着中国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场论战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与中国证监会加大对股市的监管力度导致证券市场强烈反应这一背景有很大关系。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指出,有人说是吴敬琏的一番话把股市打压下去,他认为这是不确实的。王国刚提醒人们:“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股市在吴敬琏说话前就下落了,这是证监会对股市违规行为的查处引起的。对证监会的做法,有人感到不太好接受,但又不能去攻证监会,不能直接说你证监会不能去查处违规行为,不能够加强监管,因此需要找一个人,这时候找到了吴敬琏,找了一个靶子在那儿打。”

    从这场股市大论战双方交锋观点以及吴敬琏回应诘难的一系列文章可以看出,争论双方存在着一个更深层次的分歧———中国到底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市场经济体系。只不过此次将矛盾的焦点放在了市场经济重要根基之一的资本市场上来。这从批驳吴敬琏股市论的观点可以看出,如“在‘十五’计划起步之时进行这场讨论,关系到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是传统的市场经济,还是新经济时代的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

    而笔者认为,吴敬琏更加强调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中坚持一种“平民意识”。笔者这样理解吴敬琏提出的“平民意识”:即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关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从吴敬琏的观点可以看到,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看到规范化的、平等竞争的市场,而是希望维持甚至扩大目前的市场混乱和行政权力广泛干预市场的状态,以便继续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发财致富”。如花样百出的“寻租”活动、掠夺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金融魔术等等。长期以来,由于制度和监管的缺失,广大中小投资者在中国证券市场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因此,吴敬琏才强调要有一个规范的、健康的、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证券市场,这正是基于对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诉求。(苏冬)

    5银广夏神话破灭

    该事件集中暴露出中国证券市场深层次问题和系统性隐患,诚信的缺失更是其中的致命伤

    2001年中国股市最具冲击力的事件,少不了“大牛股”银广夏被惊爆业绩造假黑幕。

    银广夏股价从1999年12月30日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上涨440%,高居深沪两市第二。支撑其走牛的是其公开披露业绩高速增长:尽管股本扩大一倍,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仍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226%,每股收益达0·83元。

    然而,今年8月号《财经》杂志的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以详细调查和周密分析,直指银广夏业绩主要来自造假。此文经众多媒体转载,全国上下一片哗然。8月2日,银广夏宣布紧急停牌。其后,中国证监会派出调查组进驻天津广夏立案调查。8月7日,银广夏发布公告,承认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公司的确存在产品产量、出口数量、结汇金额及财务数据不实。8月9日,鉴于问题的严重性,证监会批准银广夏停牌30天。9月6日,证监会公布调查结果:银广夏通过伪造供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手段,1999年、2000年两年共虚构利润7·45亿元。还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银广夏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证监会迅速将有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财政部也取消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

    虚构的业绩终究支撑不住股价的神话,9月10日银广夏复牌后,连续15个跌停,累计跌幅近79%。重仓持有银广夏的基金景宏、景福以及上海金陵、轻纺城等一批股票也连续跳水。银广夏事件最致命的是引发了投资者的信心危机:“市场还有多少业绩陷阱?”、“中国是否存在真正的绩优股?”一时间,不少绩优股遭到投资者抛售,深沪股市加速下滑。

    银广夏事件发生后,中国证监会把“打假”作为监管重中之重,对一系列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展开了调查。一批名噪一时的上市公司如麦科特、三九医药、东方电子、蓝田股份先后受到通报批评、公开谴责、调查和查处,其力度之大、查处大要案数量之多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外,监管矛头还首次指向券商和中介机构,国泰君安、南方、海通、光大等一批券商受到批评,一批会计、审计机构也受到调查和处罚。

    在“打假”的同时,证监会还加强了制度重建。自8月起,管理层出台证券市场政策法规不断增多,至12月达到高峰。全年出台的各项规定、通知达上百个之多,仅有关信息披露的就有20多个。它们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监管体系,对上市公司、券商、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的行为作出全面规范。

    银广夏事件还拉开了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序幕。各地深受蒙骗的投资者纷纷组成诉讼团,欲与银广夏对簿公堂,从而使加快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无论是银广夏自身刻意造假还是事件中有关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无意失责甚至有意配合,都集中暴露出中国证券市场深层次问题和系统性隐患,诚信的缺失更是其中的致命伤。银广夏神话的坠落,动摇了证券市场的基础————投资者的信心。缺失信心的中国证券市场就如带病的“躯体”,怎能迎接入世后的大风大浪?令人庆幸的是,管理层以此为契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挥动监管大旗,严厉打击造假,严格规范市场各方行为,重建中国股市的秩序。在“监管、规范”的主基调之下,中国证券市场以下半年下跌40%的代价,主动挤压巨大的投机泡沫,在入世之际实现了“硬着陆”。

    尽管秩序的重建仍在进行,投资者受创的信心仍有待修复,但这都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迈向成熟时必经的“阵痛”。由此而言,银广夏事件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谢美琴)

    6PT水仙退市

    PT水仙退市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走向规范的里程碑,在入世之际退市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更是我国股市向国际通行标准靠拢的重要一步

    4月24日,中国证券发展史上写下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在上海上市的代码为600625的“PT水仙”股票被终止上市,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被摘牌的股票,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因连年亏损而被依法摘牌的上市公司。

    有进有退本是国际证券市场的通行法则。早在1997年,中国上市公司退市问题就被提了出来。但由于上市配额是一种稀缺性的壳资源,退市意味着剥夺这种资源,必然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权衡再三,监管部门对亏损两年以上的上市公司先后采取了“特别处理”(ST)和“特别转让”(PT)两种限制措施。继1998年“辽物资”成为第一家“ST”类上市公司之后,1999年又出现了“PT”类股票。这样一来,一些亏损三年以上本该摘牌的公司又以“PT”的形式存在下来,而退市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由于退市机制不健全,非理性的市场行为越来越普遍。市场庄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不顾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好坏而任意拉抬股价,不少ST、PT股票更因其重组预期而成为庄家借机炒作的热点。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没有退出风险,亏损上市公司往往不思进取,使ST、PT公司队伍不断加大。

    理性投资者呼唤退出机制,健康的股市需要退出机制。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终于出台《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连续3年亏损上市公司退市的条件、法律程序作了详细规定,正式建立了退市机制。

    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的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从1997年开始连年亏损,1999年股票被ST,到2000年又因连续三年亏损被PT。4月23日,上交所决定不给予宽限期,使PT水仙成为首只退市股票。不久,PT粤金曼和PT中浩也加入了退市行列。

    PT水仙退市,给绩差股的炒作竖起警示牌,PT股股价群体出现了整体下挫。但是,市场炒作ST、PT股的风气并没有完全停止,由于退市风险而导致“保壳”现象的加剧,使人们反而对PT股票的重组预期大大增强,市场一再出现了以重组、扭亏题材炒作PT股票的现象。今年最牛的股票竟然是连拉27个涨停板的PT农商社。为了进一步打击投机行为,12月初,中国证监会正式对《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作出修订,取消了PT这一“死缓”政策,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直接退市,股票直接冻结。此外,与过去的退市办法相比,新办法授权证券交易所作出退市决定,并取消了宽限期申请的有关程序,大大减少了退市的繁琐程序,也制止了其中的人为因素,使退市机制实现一步到位。

    新退市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预计目前7家PT公司和大批年内无法扭亏的ST公司将加入退市行列。

    PT水仙退市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走向规范的里程碑,在入世之际退市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更是我国股市向国际通行标准靠拢的重要一步。

    退市将促使投资理念加速转轨,原先对绩差股的过度炒作将大为收敛,绩优成长股将受到市场的追捧。今后二级市场的股价分化必然类似西方成熟股市呈现两极分化:既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垃圾股,也有几十元上百元的蓝筹股。(谢美琴)

    7王志东离职

    资本是冷酷的,我们不得不尊重它的权利,哪怕为此牺牲英雄和功臣

    6月4日,新浪网宣布:新浪CEO兼总裁王志东(图一,右)因个人原因已经辞职,其职务分别由茅道林、汪延接任。作为全球最大华人门户网站的创办人、网友心目中的“数字英雄”,王志东的突然离职让人惊诧莫名,一时间舆论哗然。

    IT记者们像狗仔队一般不放过只言片语,近乎疯狂地追逐和猜测着事件的真相。6月25日早上,王志东出人意料地公开重返新浪总部上班;当天下午,王志东携其美国律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打破沉默,声称从未主动辞职而是遭人“暗算”。不过,新浪董事会坚持让王志东“靠边站”的态度,并公开承认王志东是被解职。

    事件的戏剧性变化似乎显示王志东要与新浪董事会公开对抗,但事态并未进一步激化。12月,王志东新开的软件公司“点击科技”正式开张,这场新浪人事“地震”终以逐渐淡化而告终结。

    职业经理人被“炒”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引不起多大的舆论震动,但创业者的被迫离开,仍然牵动着人们的神经。11月30日,饮料业巨头乐百氏发生人事剧变,何伯权等五位创业者因为与合资控股方达能的分歧,宣布集体辞职。

    今年的IT界,没有哪件事吸引的“眼球”能够超过王志东离职,而这场风波的影响和意义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IT界。

    王志东离职在国内却引发了轩然大波,惊疑、惋惜、悲伤的情绪一度占据着主流舆论。网上充斥着对“血腥”资本的申讨,不少网友甚至不遗余力地排查出卖王志东的“奸细”。

    即使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反应也是一种必然。王志东几乎被塑造成互联网的精神领袖,他是“知本”力量的化身、年少功成的典范,突然有一天偶像被打倒了,情何以堪?而离职事件本身扑朔迷离,“开除”王志东肯定是资本的意志,但很难说其中没有交织着权力斗争。新浪董事会最初指望以体面、模糊的中国式处理办法淡化王志东的离职,反而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猜想和追问的空间。

    但这场风波留给我们最大的反思,也许是我们在经济“游戏规则”改变中所表现出的猝不及防。当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多地投入国际资本的怀抱,当中国的经济开始接轨国际共通的市场规则,我们的情感的承受力正在接受考验。

    也许资本是冷酷的,我们不得不尊重它的权利,哪怕为此牺牲掉我们的英雄和功臣。王志东执掌新浪的日子,新浪亏损剧烈,股价跌势难遏,这也许并不是王志东的错,但资本有权说话。哪怕它表现为一场“宫廷政变”,你也不得不接受,只要它合法。

    当创业者决定放弃控制权以换取资本,换取企业的发展,就应该做好准备,随时被礼送走人甚至扫地出门。但对于突如其来的解职,王志东曾经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舆论也曾一时接受不了,因为没有先例,因为没有准备。

    不得不承认,我们还不成熟;但可以肯定,我们正在成熟。我们还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王志东”离职,但相信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少的离职风波————何伯权走了,至今没有讲述他的“委屈”。(巫伟)

    8倪润峰重出江湖

    中国企业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承认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地位

    2月12日,退出经营管理层8个月的倪润峰重出江湖,出任长虹首任CEO。此次调整之后,倪润峰的头衔成了董事长、党委书记、CEO、法人“四位一体”。长虹的权力再次集于倪一人身上。倪宣称要强化长虹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治好长虹的“大企业病”。虽然倪的复出制造了非常轰动的新闻效应,但倪原来指定的赵勇等接班人为此相继出走,已经58岁的倪或许可以挽狂澜于危难之际,但两年后的长虹怎么办?

    大企业创业者的进与退是近两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市场事件。与老倪退而复出可相提并论的还有陈伟荣淡出康佳这一件。由于对农村市场启动时间的误判和战略转型的迟滞,2000年在彩电市场风光无限的“少帅”陈伟荣于5月20日将康佳帅印彻底交给了比他年轻10多岁的梁荣。陈伟荣挂印康佳一事也曾由于媒体的暴炒而陡增曲折和神秘色彩,但正是这种信息不明朗给康佳今后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倪润峰重出江湖,曾引起全国数10家重量级媒体齐聚绵阳挖“料”。创业者的进退成了近两年媒体重点关照的对象,这是值得人们细细玩味的现象。

    从表面上看,国外媒体对大企业高级经理人的进退也是非常重视的,看看杰克·韦尔奇自传里讲到通用电气要耗时数年选择CEO的描述就不难体会到这一点。但往深层追究,我们会发现国内外企业高层的进退有几点不同:其一,国外大公司一般都建立了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高层经理人尤其是CEO的进退基本上都由资本意志决定,而资本只对追逐利润感兴趣,因此高层经理人的决定过程虽然很复杂,但规则是明确的,结果基本上也是积极的;而国内公司大部分并未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人治色彩仍然浓重,高层经理人的变动往往引发企业内耗和剧烈的震荡;其二,国外承认高层经理人是人力资本,并用期权等方法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如果经营不善,高层经理人会主动辞职,以减少期权大幅缩水带来的损失;经营成功,高层经理人也会尽心尽力物色好接班人,以保证其期权收入———无论怎样,国外高层经理人的变更对企业的影响是可控制的;而在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一般而言并不被承认是人力资本,也就没有期权等激励与约束方式,那么,他在人事变动、挑选继承人等方面的动机就会变得非常复杂,难以依据一个简单的规律进行判断;其三,国外有一个完备的经理人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广阔的挑选经理人的空间,使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配置更为合理;而国内企业的人事变动则缺乏这样的外部环境;大部分企业领袖只能从内部产生,而少量引进“空降兵”的企业则大多都会碰到消化不良等诸多问题。

    绕那么老远谈国内外大公司领袖变动的差异,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虽然国内外的业界和媒体都对大企业高层变动非常重视并加以炒作,但国外的企业人事变动是在一系列明确的规则底下进行的,国内企业人事变动则人治色彩浓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倪润峰重新出山,成功也罢,失败也好,都会有很多偶然因素,并不具备普遍意义。中国企业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承认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地位,建立起完整的经理人市场,有了这三重制度保障,企业高层的变动才有了可以分析、可以借鉴的案例研究的意义。否则,这种变动最终只能采取一种“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思维模式进行最终的评价。(邓红辉)

    9刘氏兄弟称雄富豪榜

    富豪们的财富被公开量化,而且在媒体上刊登,供人评头论足。有钱不再是罪过,谈钱也不再是羞耻,这本身就昭示了社会的进步

    10月26日,《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1年度中国大陆100首富企业家排行榜,刘永行、刘永好(图二)及其兄弟以83亿元的身家荣登榜首。

    从1999年开始,《福布斯》已刊登过3次中国大陆富豪榜。刘氏兄弟在第一次排名中即位居首位,去年屈居荣氏家族之后列次席,今年重回榜首。

    刘氏兄弟创建的希望集团,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1982年从养鹌鹑、养鸡起家,9年后转向饲料生产。今天,刘氏兄弟已广泛进入了房地产、电子产品、银行和保险等领域。

    刘氏兄弟以及他们成功的故事长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于财富的传奇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哪怕是纸上富贵。此前的5月份,用友软件在上交所上市,股价竟摸高100元,董事长王文京通过5家法人股东而间接持有的法人股市值冲上50亿元大关,引来一片惊叹。

    《福布斯》排行榜去年曾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被人批评为错漏百出,经不起推敲。到了今年,对于排名准确性的置疑依然不少,但国内媒体无不为之严阵以待,排名一出即大肆爆炒,有的甚至将百名富豪从个人资料到发家传奇,不吝版面进行连篇累牍的“扫描”、“透视”。受众的反应也相当热烈,仅新浪网友对排行榜的评论就有300条之多。

    中国富豪进入世界的视线,无论如何都表明中国经济的份量在增加,并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对于还不成熟的《福布斯》中国大陆排名,没有必要过多抨击。何况,人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排名本身,而是关于财富的话题。

    “藏富如防贼”,国内的民企老板曾经如此地害怕“露富”。刘永行、刘永好最艰苦的记忆,不是做生意被骗而差点跳河的创业初期,而是上世纪90年代初社会舆论对私营企业的颇多议论。压力太大,刘氏兄弟一度向县里提出,把企业送给国家算了。

    国人常常把财富等同于金钱,而金钱长期被视为万恶之源,为富者一定不仁的观念根深蒂固。“越穷越光荣”的时代早已过去,但搞二手买卖被定为投机倒把、做生意感觉低人一等的记忆还让我们啼笑皆非;即使是10年以前,公开谈论财富、金钱仍然被视为一件俗不可耐的事。

    今天,富豪们的财富被公开量化,而且在媒体上刊登,供人评头论足。有钱不再是罪过,谈钱也不再是羞耻,这本身就昭示了社会的进步。

    洗去了“意识形态”的“胎记”,合法的财富被视作成功的标志,追求财富成为一件公开而且被鼓励的事情。刘氏兄弟的创业传奇被人一讲再讲,刘氏兄弟每一次的开坛“布道”都被怀揣成功梦想的人们追逐,他们走过的路,他们跨过的坎,他们摔过的跤,成为人们比照自己人生的坐标。

    刘氏兄弟带给我们关于财富的启示究竟应该是什么?刘永行穿的衬衫400元买了11件,他说,财富带给他的是责任感、价值感、成就感。而刘永好至今爱吃的,还是四川的回锅肉、麻婆豆腐和辣椒,他说,支撑一个人前进的是不断地追求、奋斗。

    在这个意义上,刘氏兄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教科书,也是我们人生态度的启示录。(巫伟)

    10史玉柱还债

    我们生活周围缺少诚信、缺乏个人信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有理由相信,2002年,国人失落的诚信家园会回归

    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图三)曾经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然而当他幻想的标志性建筑巨人大厦盖到第三层的时候,媒体突然暴出巨人集团资金周转困难,国内购楼花者于是天天上门要求退款,从而使巨人集团瞬间名存实亡。史玉柱也因此从明星坠入“地狱”,并且欠下近3个亿元的债。

    此后一直至2001年初,“隐姓埋名”的史玉柱在上海韬光养晦,以策划总监的身份带领一帮忠诚的巨人集团旧部在上海生产脑白金,并且一跃成为大上海商业旺地徐汇区的首席纳税大户。今年初,史玉柱重出江湖,并且高调宣传其还钱“壮举”。至年底,史玉柱声称已还清所有债务,并且对曾经直接导致他身败名裂的媒体由衷地说:“无债一身轻的感觉真好。我要做大事,所以不能留下不诚信的污点。”

    诚信可谓是2001年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老百姓所热切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遍及全国各地一度不可一世的欠账老赖们接二连三地被公开曝光。4月份始,包括本报、经济日报在内的权威媒体开始大声疾呼诚信经营,并且立刻引起科龙、TCL等家电巨头的共鸣。甚至一年一度的高考语文也遥相呼应地选择“诚信”为作文主题。接近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宣布,那些上学时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却一走了之的大学生,其姓名将与缺乏诚信牢牢捆绑在一起,在全国各大传媒流传。

    说社会信用体系几乎崩溃不免言过其实,但我们生活周围缺少诚信、缺少个人信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我们为借钱或遭遇借钱而尴尬或不安的时候,我们才知道,离诚信离我们多么遥远。

    于是当“诚信”被列为今年高考作文主题时,国人重寻和重建已经失落的信用传统的迫切心情再一次表露无遗。舆论对信用制度与体系建设的强烈呼吁和热烈讨论,已经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而有关方面今年以来的多项举措也清楚表明,决策层已充分意识到了重建信用体系的迫切性。《“十五”纲要》更是从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行动也让我们欣慰。北京启动了国内第一个且在互联网上公开的企业信用体系“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管理系统”;上海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广州则为全市企业建立户籍式信用档案,并评等级上网公布;在汕头,重建信用生命工程正轰轰烈烈地开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2002年,国人失落的诚信家园会回归。

  作者:戴远程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  吴小姐
     2022-08-31 23:18:37  回复该评论
  • 我亲戚说帮我投资,骗了我110万,可以帮忙处理吗?

发表评论:

推荐标签

17365873601 扫描微信 2726285332